看《局外人》读后感600字精选
推荐文章
看《局外人》读后感600字精选
《局外人》是加缪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著名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局外人》的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篇1】
正值青春的我,在了解《局外人》中默尔索的故事后,不禁感慨,信誓旦旦地自称是局外人的人,实则并非局外人。他所用理性对待的人和事,一切看起来都和他想的一样,可有亦可无,但在我眼中,这其实均是他能拥有的了。
“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昨天,我不知道。”默尔索的这句话影射出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母亲的死,他并非无感,可直至母亲下葬那会,他也未哭丧,守丧。在这个孝道的社会,默尔索无疑是被谴责的,可也有人会陪她做这些不合时宜的玩乐。与女友同居却不谈爱情,婚姻。插入邻里的纠纷并为之开枪杀人却无所谓朋友。这所有的一切,都令人为之困惑。
“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我在这儿的生活并不使我不高兴。”这种想法与当今的“佛系少年”如此类似,可又不同。对于默尔索来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认为既然这种命运选择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同他一样自称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择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是如此独特,上帝的一切皆为他所憎恨,他的世界中,信仰、一切只能由自己来把握。这是令我倾佩的,一个人能将自己对生活、理想的态度赋予行动中是很难坚持的。
当默尔索走上刑场时,他心想:“体验到了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的我过去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原先的因证据不足,被判处罚及罚款,后在对方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里埋葬了一位母亲。”结局的锒铛入狱,死前的言语都多令人心生怜悯阿!
一个用局外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理性的处理自己的事物,可现实是残忍的。一颗孤立、封闭的心是很难在社会中很好的生存的,人们会用惯性思考,认为的,来处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一切,使所谓的特殊人或事消失。
简简单单的一本书,却在叙述着一个不简单的事。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篇2】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本文无意在其接近零度的叙事风格上进行评论,主要就其文本的思想内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刍荛之议,见笑大方。
①本不荒谬的事物在一起组成了这个荒谬的世界。这是一个悲剧,就像黑格尔解释悲剧时所说: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 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加缪本人在雅典的讲座里面的观点也与此大致相同,这种观点的深刻性在于双方没有传统正剧的那种鲜明的善恶、正邪、是非之分,双方都是有理的,又都是没理的。
②法律的道德化必将使法律成为多数人掌权专制暴行的根据;
道德的法律化必将使道德成为多数人沦为行尸走肉的契机。
③ 我生下来,有被判为死刑,这不正和西西弗把石头推上山顶,但终究将滚下来一样吗?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真理,但谁意识到了呢,谁正视了呢?在加缪的另一部著作《卡里古拉》(戏剧)中,卡里古拉说:“人必有一死,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这一真理极其简单,极其明了显得有点迂拙,但是很难发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④每一个人都在审判我,而我永远在这一场场审判中被架空、被取代,成为局外人。所以我就想让别人要么一点也不了解我,要么是我的知己(广义上的,狭义上的在根本上是不可能)。最讨厌就是那种怀着偏见、带着积习对别人一知半解、不甚了了的人却大放厥词、妄下判语还自以为多么有成就感的“检察官”!
⑤吸着烟的大人嘲笑玩着玩具的小孩,对之嗤之以鼻,但烟和玩具不都是他们的寄托与安慰么?虽然烟代表了一种深刻与洞悉,玩具象征了一种幼稚与无聊。吸烟需要一个强健的肺,玩玩具需要的是童心(不是褒义)。默尔索临死前对神甫的那段火山爆发似的慷慨陈词(高潮)固然表示了一种彻悟和认知,但无神论者虽然赶走了上帝,但他们引来的另一些概念诸如“存在”“意志”之类的本体,甚至他们要求诸的“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不也是他们自己虚构的上帝么?不就是他们的“玩具”——手里的烟么?这样看来,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必有其深刻意义。这样似乎又回到了①,无神论者本不是荒谬的,有神论者也有他自己的道理,但两者相遇,荒谬至极!
⑥按照加缪的“对荒诞世界清醒透彻的认定即是自由”的观点,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悖论:当一个人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自由时,他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呢?
⑦检察官罗织罪名、扣大帽子的手段和将其意识形态化的能力酷似当年的。“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屁!吓唬弱者去吧!
⑧默尔索临行前“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时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这说明加缪并没有将荒谬视为目的、结论,而是视为出发点、方法论,然后以此为基点,引出自由、反抗等命题,这样就避免了走向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而是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点的较前人更为深刻的荒谬哲学。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篇3】
“面对这充满预兆和星星的夜,我第一次敞开心扉,欣然接受世界温柔的冷漠。我感到我与这份冷漠如此相似,亲如手足。我觉得我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也是幸福的,将来也将如是……”
这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结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将走向刑场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生命的终结便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而在这篇小说里,对默尔索来说却是最好的结局。因为,他是局外人。自始至终都是。
在这篇小说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庭审现场,作为被告的他在庭审现场却好像是个外人,而检察官竟然以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作为重要依据而判处他死刑,却对枪杀阿拉伯人的缘由不去追究。荒谬至极。
加缪被视作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认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存活过程中的孤独、黑暗、绝望和被抛弃。便是整个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条条框框的规则都是无意义不重要的。
默尔索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命运会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这个世界和他毫无联系……他是别人眼中的冷血动物,但他却只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一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一无所有,而且很快连生命都要失去。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从未违心做过一件事,他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几个人是默尔索那样的?我们随波逐流,被身边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为,渴望在每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过此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局外人》这部小说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这却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不管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背离过内心。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个隐形的局外人。